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冬日,《中国财政》总第700期与您见面了!
700期,承载了59个春夏秋冬。再经一番寒暑,创刊于1956年10月的《中国财政》就将走过整整一个甲子。她在新中国“向科学和文化进军”的号角声中诞生,创刊时仅是一本小16开、32页的黑白版小书。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,她不断探索创新、充实变革、进步发展,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,心中的秉持从未动摇,那就是—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财经工作大政方针,准确把握党的新闻宣传政策,立足财政、面向经济、服务社会,努力成为解读财政政策、助推财政改革发展的主阵地,成为宣传地方实践成就、反映问题困惑和开展经验交流的沟通平台,成为探讨财政理论、传播财经知识和弘扬财政文化的精神家园。
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。一代代编者呕心沥血、薪火相传,终使《中国财政》以其严谨务实的态度、质朴无华的文风在林林总总的财经专业期刊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,得到全国广大读者的认可与喜爱。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从第1期到第700期,《中国财政》得到了财政部党组的亲切关怀,得到了部内各业务司局及部属单位的大力支持,得到了财经领域诸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,更得到了全国各地各级财政工作者的关心厚爱。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厚爱,《中国财政》才得以保持本真初心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,真实记录下国家财政经济发展改革的风起云涌、波澜壮阔,为财政宣传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。
忆往昔,春华秋实;看未来,大道无垠。第700期于《中国财政》而言,是一个重要纪念,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。第700期恰逢“十二五”圆满收官、“十三五”展开恢弘画卷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戮力攻坚的关键之年,我们以“共话改革再攻坚 共谋发展创新绩”为主题,纪念这一改革发展的重要时刻。“十三五”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我们党确定的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。“十三五”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,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,确立了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五大发展理念,集中体现了今后我国的发展思路、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。改革浪潮席卷,财税体制改革亟待突破难点,财政宣传事业重任在肩,责无旁贷。
作为国家财政宣传喉舌,《中国财政》将紧紧把握这一重要发展机遇期,进一步精准定位、突出特色、发挥优势,更加紧密地围绕财政中心工作,着力打造“五个平台”——形势宣讲平台,全面、系统、深刻反映国际国内经济形势;政策解读平台,全方位、多角度解读国家经济、财政政策;信息汇集平台,将地方财政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疑问及时提供给决策制定者;经验交流平台,及时介绍地方财政在政策执行中的好做法、好成效;思想传导平台,在坚持正面宣传的前提下汇聚众智、传递声音。
作为传统纸媒,《中国财政》身处媒体大变革时代,也正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严峻挑战,真切感受到转型发展的紧迫与压力。我们深知,敞开胸怀,拥抱新技术,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,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所需。《中国财政》必须顺势而为,在精心打造一流纸质刊物的同时,积极创设电子刊物,搭建多元化新媒体阅读平台,力争将纸刊的优势注入到新的媒介形态中,通过对新媒体的开发坚守自己的立场、理念、风格和特色,更好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良性互动、携手发展。
从第701期开始,以“解读财政大事,关注社会民生”为己任的《中国财政》将再次踏上新的征程。我们不懈追求,希望她生命之树常青、生命之花常开;我们孜孜以求,希望她把握时代的脉搏、传递改革的强音。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我们将一如既往,坚决听从财政部党组的指挥,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为推动财政改革与发展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;我们将心怀敬畏努力办刊,以诚恳服务财政工作、服务财政工作者为使命,做一本“读者喜爱的杂志”、一本“读者需要的杂志”;我们将锐意进取,永葆蓬勃向上的活力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,不断提升刊物品质,为财政宣传事业再续辉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