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|杨志勇
2016年,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。进一步减税降费,扩大财政赤字规模,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%,调整优化支出结构,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。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背景之下,这些举措具有重要意义。
2015年,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6.9%。这一速度在国际上仍然是较快的,对于一个已经连续快速增长多年,且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的经济体来说,实属不易。但是,我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,经济结构也在优化调整之中,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风险。多年来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,但是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乏力,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压力。2020年,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。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确定在6.5%—7%之间,是权衡经济增长潜力与实际情况的选择。这样的经济增速同时是维持一定就业水平所必需的。这样的增长目标看上去不高,但是,在当前环境下,要达到这样的经济增长率也不是容易的事。
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,要靠市场,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。减税、放松规制、国有企业改革等都可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减税不可能无限度。减税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所能承受的赤字水平。一般说来,赤字率越高,减税空间就越大。将财政赤字率上调到3%无疑为减税提供了更大的空间。放松规制、国有企业改革等都可能要求财政支出的进一步增加,以解决过渡期的难题。赤字率的提高,同样可以扩大改革的空间。
积极的财政政策已实施数年时间。财政政策空间的扩大,无疑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。但是,仅此是不够的,财政政策运作方式还必须作相应的完善,才能让财政政策效力得到更好的发挥。财政政策的运作,要特别注意政策的针对性。减税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的一项重要内容。2016年5月1日,全面营改增试点改革必须到位,增值税的中性作用将更好地得到发挥,对市场的扭曲将因此减少。行业税负不增加的承诺以及新增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,让减税更加有效。同时,减税政策应有助于创新,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。为此,要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办法,鼓励更多更有效的研发投入。消费税减税可以更好地促进消费。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,可以更加适应不同个人和家庭个性化专项扣除的需要,增加个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,从而促进消费的扩大。车辆购置税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,以适应正在发生变化的汽车消费的现实。
财政政策的加力增效同样反映在财政支出上。财政支出与公共政策目标是紧密联系的。脱贫攻坚是接下来数年的重要任务。财政支出应更有利于精准扶贫,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。财政支出不能大水漫灌,那只会让财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。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,意味着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进一步提高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仍然是短板领域。加大财政投入,补足短板,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,而且能够带来更多的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互补的市场需求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需求管理的重要性不能轻视。只要消费和投资需求能够扩大,且不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这样的需求管理同样值得激励。
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,从表面上看将带来财政赤字规模扩大的问题。同时也要注意,风险相伴而生,合适的财政赤字率才是积极财政政策所需,赤字规模不宜持续大规模扩大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,才能让同样规模的财政支出产生更佳结果。